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提到根,每个人都会想到故乡,可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否就是自己的祖先原来居住的地方呢?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发源于黄河中上游,如何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这就不得不提到移民。移民指人口在空间上流动的现象,或从甲地迁移到较远的乙地定居的人。
【因何移民】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安介生教授指出古代中国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讲究劳动力密集。就人口分布而言,人口多的地方,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较好。相对于现在我们所谓的“人满为患”,中国古代在宋朝之前,主要是“土满”问题,即地广人稀。
比如汉代,在中国如此广大的面积,记载中承载的人口数量只有2000多万。中国行政区划发展的规律也是与人口有关,基本上中国每个县建县的过程都是人口聚集的过程。一个地方开发得不错了,人口也达到一定数量才开始建县,朝廷才会派行政长官去。
【移民与疆域】
今天的中国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公里,可是在古代是不是这么大呢?“中国”被正式当作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才开始的。在这以前,“中国”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是不断扩大,从仅指中原地区扩大到泛指整个国家,即使在清朝后期,“中国”有时是大清国的代名词,因此,要确切地表示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只能说当时这个朝代实际统治的范围有多大,例如秦朝有多大等。
中国古代所谓“国”是很多的,古文献中的“中国”,就是指位置居中的国家。先秦时期的“中国”,从自然形态而言,就是“三河”地区,即河南、河内、河东。该地区对应今天的黄河中段地区,即山西、河北、河南数省交界及边缘地带。“三河”地区在先秦的时候算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了。不过当时,农业开发手段太原始,没有像现在精耕细作的技术,耕种的土地亩产量相当低,而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是比较普遍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区,一般都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古代的“中国”有多大?先看下面的统计:
夏朝的面积: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的面积:270万平方公里
周朝的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秦朝的面积:公元前211年,350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公元前111年前,267平方公里;公元前56年,666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公元89年,654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公元290年,615万平方公里
隋朝的面积:公元611年,460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公元669年,670年河西四镇丢失)的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
唐(755年安史之乱后)实际稳定控制的面积:不足200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公元1120年,284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公元1300年,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公元1420年,1233.38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公元1800年,1284.65万平方公里
中华民国的面积:公元1920年,1131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积:公元2000年,957万平方公里[ 摘自http://bbs.tiexue.net/]
其实,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开疆拓土,不管是武力还是和平的,接着一定要有一次大规模移民才能巩固。如果没有历史上的移民,我们今天不可能出现一个有陆地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而近代中国能够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妄图占领、瓜分中国的野心面前继续存在下去,能够保持边界,也要归功于当时的移民。
【移民规模】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第一次,汉武帝时从元朔二年间(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前110年)的20多年的时间里,完全由ZF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绝大部分移民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移民迁移的距离最远的有二三千公里。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第二次,从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中原汉族南下江南等地。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商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
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第三次,安史乱后中原汉族的南迁。李白《永王东巡歌》诗云:“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分布广大南方地区。南迁路线主要有东、中、西二路。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尔后主要经皖南、浙西金衢盆地进入江西。再分二支,一支南下岭南;一支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东路以当时全国交通命脉大运河为主干,兼用汴河、泗水等河流,构成一条宽阔的西北—东南向的水运交通带,将华北平原与淮南、江南连接起来,并向南延伸到江西、福建等地。大批难民涌向淮南、江南、江西,不依赖运河是难以想象的。
此次南迁历时一个半世纪,直到北宋初年,人数不可考,但完成了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第四次,靖康乱后的南迁。这次南迁,持续—个半世纪,其中规模较大、人数较集中的迁移。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
第五次,明初大移民。这次是典型的ZF行为,强迫人民迁徙。1367年开始,从太湖流域、山西北部及河北真定、广东珠江流域、山东等地迁民移入凤阳地区,总数约50万,移民总数约点总人口80%。苏北扬州、淮安二府在洪武年间接受了来自苏州、徽州和江西的移民约57万。此外,将在南京(现在上海江苏安徽)的军士迁往云贵戍边约数十万;迁山西人于河北、豫北;迁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和等州和北平、山东、河南等地;迁江西人口至湖广,迁湖广人入四川,迁北平、山后(河北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民散居北边诸卫以为军籍等等。明初移民规模宏大,长江流域达700万,华北地区490万,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达1340万。洪武年间700万,移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
第六次,清代移民。清代移民多是人民自动迁往他乡,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后裔达到600多万,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1860年起清朝开放东北的“封禁地”,以后又采取鼓励政策,山东、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迁入东北,至清末,移民累计超过1000万。
【移民文化】
有人类就开始有了移民,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中国的移民是与中国历史同时开始的,中国历史上的移民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移民,带着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传统习惯,汇聚到一起,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中国的经济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移民的印记。
欢迎光临 在路上自驾游俱乐部 (http://wuhanch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