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民间一直有补冬的习俗,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而补充元气。冬天到了,怎么吃才最滋补呢?小健给你推荐几种吧! 生姜: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在中国,人们食用姜已有3000年的历史。民间养生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等多种说法。 姜是助阳之品,《本草纲目》记载,姜辛、温,归五脏,除风邪寒热,祛痰下气。生姜性辛温,逐寒而发表;干姜温中散寒,温阳通脉,温肺化饮。 姜中的挥发油类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能帮助增强血液循环,让人体温上升,并且兴奋肠道,促进消化。 姜醇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效,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生姜的辛辣成分能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与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相比,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更有效。 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可以刺激消化道分泌,提高食欲。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天口服鲜生姜5克左右,连续3个月以后可以起到明显的活化气血、减少疼痛、增加关节灵活度的效果。 柑橘: 秋冬养生“黄金果” 柑橘肉鲜美多汁,是滋润佳品,在以燥邪为主的秋冬,适当吃些橘子可以生津止渴,非常适宜。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 橘叶具有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止痛消肿等功效。橘叶捣汁加少量药物配伍内服(或用橘叶捣碎外敷)常常用来治疗妇女胁痛、乳痈(乳腺炎)、乳痛及瘕,对于消肿毒有一定的效果。 银耳: 润燥止便血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古为宫廷食品,是我国一种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肺、胃、肾、脾、大肠五经,能清肺中热、养肺阴、济肾燥,治肺热咳嗽、久咳喉痒、咳痰带血、肺热胃炎,以及大便秘结、大便下血等。 醋: “吃醋”多多也健康 醋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调味品,一般以粮食、糖类或酒糟等为原料,经醋酸酵母菌发酵而成,按其原料不同而有米醋、糖醋、酒醋之分。 醋不仅能调和菜肴中的滋味,增加鲜香,增强食欲。 醋还可以除湿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 女子常“吃醋”,气血调畅美容颜。许多妇科病由肝经不舒引起,醋味酸,专入肝经,能增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散瘀止痛。 糙米: 养出冬季好颜色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分得到的产品。脱壳后仍保留着一些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米叫做糙米,它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枸杞子: 补益精诸不足 据《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能滋肾,明目。 黑芝麻: 蕴藏“不老神话” 毛发与肾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头发变白,大都是肾气不足所致。老年人由于几十年的消耗,肝血渐渐衰弱,肾气已经衰微,就会须发变白,牙齿脱落。 因此,老年人需要补肾。根据中医五行理论,黑色入肾。 黑芝麻归肝、肾、大肠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可以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症。 板栗: 生熟各有功效 板栗香甜可口,做干果零食或是做菜肴佐料都很相宜,它不仅含有大量淀粉,可以直接当饭吃,而且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板栗味甜性温,可炒可煮,有和胃健脾功效。 怀孕初期孕妇常常胃口不佳,吃些熟板栗可以帮助改善肠胃功能。 羊肉: 冬令强身佳品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每逢冬天,无论是山明水秀的南国,还是天寒地冻的北方,大街小巷内都飘出一阵阵羊肉汤味,或清清淡淡,或浓浓郁郁,让人不禁驻足,做个深呼吸,享受片刻香味在体内回荡的快意。 羊肉因其温热,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生肾阳,强壮身体,被人们奉为冬令补品。 中国人一向讲究药食同源, 能用吃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冬天了~ 要记得好好的关爱自己的身体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