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自驾游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作业] 武汉车友会重走丝绸之路14日自驾之旅花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08: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汉车友会 于 2015-8-18 13:04 编辑

2015年8月1日武汉车友会重走丝绸之路14日自驾之旅,10台车32人经过来回6000公里穿越无人区大沙漠於8月14日平安回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5 20:35 编辑

1-2日从武汉当天到达西安,第2天赶往兰州中途堵车了,晚上8点才到达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5 20:40 编辑

第三天早餐后出发,经兰西高速到达西宁后,去湟中参观【塔尔寺】。里面的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值得大家看看,下午直接赶到青海湖的西海镇(原子城),游览【金银滩大草原】,王洛宾写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名歌就是出自于金银滩大草原。晚上入住西海镇酒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5 20:45 编辑

第四天早餐后出发,驱车前往青海湖的核心景区,在景区自由活动三个小时左右,里面的博物馆免费参观,午饭安排时间在景区周围解决,因为下午的距离还很远,顺便大家准备点干粮,中午饭后集合,沿青藏线一路向西。青海湖草原上沿途的油菜花、蔚蓝的天空、与水天相映的湖水一直在公路旁不断的延伸,再加上成群的牛羊就在我们的眼前,这种绝美的景色只有此处才有,沿途有好的风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短暂的停车拍照。经过广袤的大草原后,车队路过风景优美的茶卡盐湖,茶卡盐湖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感受令人心醉的纯净。游玩以后继续向西走,路过尕海湖后,大概晚上7点左右到达德令哈市区。

DSC_1932.JPG (64.61 KB, 下载次数: 452)

DSC_1932.JPG

DSC_1947.JPG (62.18 KB, 下载次数: 461)

DSC_1947.JPG

DSC_1950.JPG (40.19 KB, 下载次数: 460)

DSC_1950.JPG

DSC_1993.JPG (67.09 KB, 下载次数: 451)

DSC_19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5 20:52 编辑

第五天:(早餐,中餐,晚餐。住宿:敦煌 敦煌丝路怡苑大酒店
今天主要是经过柴达木盆地边缘的荒漠景色,一路地广人稀,旁边都是沙漠,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路上,可以体验一下西北地区那种罕见的荒凉,出了德令哈市往西南方向40公里的白公山有一对孪生湖,这对情侣湖一山之隔,湖水一咸一淡,是一路上唯一有水的地方和绿洲。在这戈壁沙漠里面的托素湖(咸水湖)和一片有水草、芦苇野鸭的可鲁克湖(淡水湖)边游玩,又是另外一种非常神奇的景观,这种空旷的场景肯定会让大家终生难忘。午饭在大柴旦解决,大家一定要在这里吃点东西再走,不然一路上就再没有可供大家吃饭的地方了,翻过当金山就快到敦煌了。晚上入住敦煌市区酒店

DSC_2152.JPG (95.29 KB, 下载次数: 453)

DSC_21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6 09:54 编辑

第七天上午:游览阳关,下午:出发去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在【雅丹魔鬼城】拍日落。在雅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拍完日落回到敦煌市区大概是晚上10点半。


DSC_2266.JPG (67.3 KB, 下载次数: 463)

DSC_22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6 09:58 编辑

第九天住宿:张掖 天域国际大酒店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身体也有点疲惫。今天行程时间短,特意安排晚点从嘉峪关出发下,我们吃了午饭后再走。经肃南到达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在景区游览大约三个小时,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处处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山岳风光、千姿百态自成一景,怪石峥嵘、形象逼真又是一景;雄伟壮观、精雕细刻的窗棂宫殿群落是一景,欣赏气势宏伟、缤纷绚丽的彩色丘陵。晚上大概七点左右到达张掖市区酒店入住,今天晚上在美食街大家 一起吃烤肉、喝啤酒、啃猪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6 09:30 编辑

第十天住宿: 祁连大酒店
车队从北往南横穿
祁连山草原,欣赏沿途秀美的自然风景。首先到达的是民乐扁都口油菜花观景台,再到门源观景台,停车拍照,一路上边走边摄。这一天行程安排的极为宽松,可以尽情的拍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用韦 于 2015-8-16 09:50 编辑

第十一天;一路驱车晚上6.30分到达兰州国泰安宁大酒店 .晚上吃了一顿美餐红烧羊肉2斤120元.一碗上汤羊肉汤6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0:1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汉车友会 于 2015-8-18 13:07 编辑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合影留念
          我们车友会这次到敦煌莫高窟由于门票在十几天前都己卖完,但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大力帮助,搞到了32张紧急预案票,武汉车友会丝绸之路自驾全体人员受到了敦煌研究院老院长,国务院津贴考古专家,学者,全国劳模,樊锦诗亲切接见合影留念,
人物经历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 。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 樊锦诗
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3]
樊锦诗1963年7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面对北京与上海的选择,樊锦诗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来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樊锦诗带领科研人员,在石窟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樊锦诗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樊锦诗积极谋求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国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4年七月,樊锦诗被国家四部委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八月十四日,甘肃省举行樊锦诗先进事迹座谈会,樊锦诗如往常一样,衣着简单,显出她本质的洒脱与自然。在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戈壁大漠的风沙已将西部的粗犷、豁达揉合进这位今年七十八岁的江南女性内心。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樊锦诗将敦煌石窟长期存在而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难题作为合作课题,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她所在的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等机构进行了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樊锦诗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 樊锦诗实地考察敦煌壁画群
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樊锦诗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在路上自驾游俱乐部 ( 鄂ICP备18005003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475号

GMT+8, 2024-11-23 15:05 , Processed in 0.1317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